发布时间:2022-12-04
近日,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创新)决赛圆满落下帷幕,本届竞赛盛况空前,共吸引了来自全国500余所高校的2000余支队伍参赛,参赛学生人数首次破万。同济大学5支参赛队作品分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是国内高等教育物理类高水平学术竞赛之一,包括教学赛和创新赛两大类,已连续入选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拥有广泛的影响力。竞赛由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物理学科组、全国高等学校实验物理教学研究会和中国物理学会物理教学委员会主办。竞赛为各高校之间交流、研讨高素质物理人才的培养模式搭建了平台,也为国家“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起到了推动作用。本届竞赛由西安交通大学物理学院承办。我校于2月份启动备赛,经校赛选拔及多轮培育,共5支参赛队入选参加竞赛,领队由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倪晨老师担任。经过初赛和决赛两轮激烈的角逐,各队凭借着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精巧的实验设计,在众多参赛队中脱颖而出,分获一、二、三等奖。
创新赛内容涵盖命题类、自选课题类及大学生物理实验讲课比赛三个类别。由倪晨、刘斐老师指导,学生肖竢豪、程澄、郭家骐、王明、王亦悦的作品《光学超表面特性与成像规律探究虚拟仿真实验》获自选课题类一等奖。该作品基于团队成员在相关科研实践中理论和实验基础,利用Unity3D和Python技术自主设计并开发了具有3D沉浸式、跨平台、实时仿真计算的虚仿实验程序。作品突出教学导向,聚焦光学领域前沿的实验技术,虚仿手段可有效弥补现实实验中实验环境要求高、样品制备困难、测试设备复杂等问题。
量子计算是以量子力学为基础而快速发展的前沿技术。由关佳、方恺老师指导,学生宋一平、邢嘉程、李林欣的作品《量子计算实验》在现场讲解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视频、虚拟主播、教学现场应答等多种现代教育技术,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实现量子计算的自旋磁共振技术及NV色心体系实现D-J算法实验的原理,并娴熟地展示了如何利用金刚石量子计算教学机开展连续波、拉比振荡、D-J算法等实验内容,比赛过程体现了学生们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最终获讲课类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