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物理学 2019级 学历教育硕士--培养方案基本信息

发布时间:2019-11-09

.简介

同济大学物理学一级学科包括四个二级学科:凝聚态物理(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理论物理(198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光学(1989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声学(1978 年获首批声学专业硕士点)。拥有上海市特殊人工微结构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先进微结构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声子学与热能科学研究中心、同济大学波耳固体物理研究所、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同济大学精密光学工程与技术研究所等学科研究平台。

凝聚态物理学是研究由大量粒子(原子、分子、离子、电子)组成的凝聚态物质的结构间相互作用和粒子的运动规律、动力学过程以及它们与物理性质之间联系的一门学科。研究对象除固相物质外,还包括从稠密气体,液体以及介于气态和固态之间的各类居间凝聚相。除金属物理、半导体物理、磁学、低温物理和电介质物理等固体物理各传统分支外,许多新的科学分支不断涌现,如强关联电子体系物理学、介观物理与团簇物理、人工微结构材料物理、生物凝聚态物理等,而且不同分支之间的学科渗透不断加强。本学科点包括以下研究方向:凝聚态物理与材料设计,微波人工带隙材料,纳米材料学,驻极体与功能电介质,功能薄膜物理,凝聚态物质与光的相互作用、声子科学与技术等。

理论物理学主要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试图理解所有物理现象的运行机制,通过物理理论条理化、解释、预言物理现象。内容上则从理论上探索自然界未知的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理论物理的研究领域涉及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宇宙学等,几乎包括物理学所有分支的基本理论问题。本学科点以探索自然界物质结构以及基本运动规律方面做出具有国际影响的创新成果为目标,结合世界前沿的应用性研究为基础,形成了七个研究方向,包括:量子多体理论、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学、波与物质相互作用、纳米磁学与自旋电子学、凝聚态理论与第一原理计算、 理论原子核物理、非线性物理与复杂体系。

光学是物理学的重要分支,是研究光(电磁波)的行为和性质,以及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的物理学科。如今常说的光学是广义的,研究范围非常宽广,从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到伽马射线,研究内容包括电磁辐射的发生、调控、传播、接收和显示,以及电磁波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本学科点立足于自主创新和服务于国家重大需求,在长期的发展建设中,凝练形成了以下七个研究方向:纳米计量和测试、极紫外和软X射线光学、薄膜光学、微纳光子学、短波成像光学、信息光学、X射线光子学。

声学学科的研究以前沿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为特色。特色研究领域包括声与光、电、热之间的能量转换机理以及功能与微结构声学材料、医学超声和生物声学、智能化声学检测与控制技术、噪声与振动的效应以及对人与环境的影响、建筑声学与声场调控及设计技术、气动声学与航空声学、舱室与室内空间声场预测仿真与重构、交通运载工具(飞机、列车、汽车等)的噪声识别评价及声学优化设计、轮胎/路面噪声技术设计控制技术、听觉及噪声的主观反应特征及声设计等。

本学科授予理学硕士学位。

 

.培养目标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德树人,努力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 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具有为人民服务和为祖国富强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自觉遵纪守法、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2. 具有实事求是、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科学精神。

3. 培养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科学素养、国际视野和综合能力,能胜任物理学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开发、教学、管理等工作。

(1)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敬业精神以及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具有良好的协调与组织能力。

(2)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相关实验技术,了解本学科的历史、现状和当前国际上的学术动态。

(3)从事某一方向的物理学理论或实验研究,做出有一定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初步具备独立承担科学研究或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4)熟悉物理学领域的专业英语,能够熟练的阅读英文文献、用英语写作、用英文进行学术交流。

4. 身心健康。

 

.研究方向

研究领域一:凝聚态物理

1.      人工微结构电磁材料

2.      微纳尺度声子/电子输运

3.      计算凝聚态物理

4.      微纳材料、器件与物理

5.      光信息材料与器件

6.      自旋电子学材料与物理

7.      软凝聚态物质与流体物理

研究领域二:理论物理

1.      量子多体理论

2.      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学

3.      波与物质相互作用

4.      纳米磁学与自旋电子学

5.      凝聚态理论与第一原理计算

6.      理论原子核物理

7.      非线性物理与复杂体系

研究领域三:光学

1.      纳米计量和测试

2.      极紫外和软X射线光学

3.      短波成像光学

4.      薄膜光学

5.      微纳光子学

6.      信息光学

7.      X射线光子学

研究领域四:声学

1.      检测声学与海洋声学

2.      激光超声与光声学

3.      医学超声与生物声学

4.      建筑声学与环境声学

5.      功能与微结构声学材料

6.      气动声学与航空声学

7.      运载工具声学

 

.学制及学习年限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2.5年,其中课程学习1年,论文工作不少于1.5年,在校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4年。

 

.学分要求

1. 硕士生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不少于6学分,专业学位课不少于12学分,非学位课不少于8学分(跨学院或跨学科课程至少一门2学分和专业非学位课至少6学分),必修环节4学分。

2.《物理学前沿》课程必选。专业核心课必选2门。教学实践必选。

3. 原则上,硕士生应根据研究领域选择对应的专业学位课程。

4. 硕士生可以选择其它研究领域的专业学位课作为专业非学位课。

 

.论文工作

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应能充分反映研究生已全面达到“培养目标”所规定的各项要求。学位论文原则上应用汉语撰写;留学生可用英语或用事先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和研究生院批准的其他语种撰写学位论文,且必须在学位论文中附加详细汉语摘要。

1. 论文选题:硕士研究生的论文选题在二级学科内根据学校要求的时间集中组织,一般不迟于第三学期完成。第一次选题报告未通过者,可在3个月后重新选题。若仍未通过,视为自动终止学业,予以退学处理。在论文的研究过程中,若论文课题有重大变动,应重新召开选题报告会。

2. 中期考核:硕士研究生的中期考核在二级学科内根据学校要求的时间集中组织。中期考核一般不迟于入学后的第三学期完成。中期考核以中期考核报告为主考核学术素养和论文中期进展,并结合思想品德与学术诚信以及课程学习成绩。中期考核成绩分等级录入管理信息系统。中期考核第一次未通过者,可在6个月后重新考核一次。再次考核不通过者,予以退学处理。

3. 盲审:按照学校和学院相关规定执行。盲审通过后才能组织答辩。

4. 答辩: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评阅、答辩组织、答辩审批、答辩过程,以及提前答辩和延期答辩参照《同济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执行。研究生在申请论文答辩时,未能达到规定的学术论文发表要求,但已完成培养计划,经学科专业委员会审核同意可申请论文答辩,答辩通过者,可先予以毕业。其学位申请参照《同济大学关于博士硕士学位标准及学位申请者发表学术成果的规定》执行。

5. 涉密论文:涉密学位论文及申请学位的保密管理工作,按《同济大学涉密研究生与涉密学位论文管理规定》(同济研【2018】65号)执行。

 

.学术成果

硕士研究生申请硕士学位,应以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在与本学科相关的国内外学术刊物上或学术会议上公开发表1篇与学位论文相关的论文或取得录用通知。

 

.退出机制

1. 在学期间累计多于三门(含三门)课程考核不合格者,予以退学处理。

2. 论文选题或中期考核两次不通过者,视为自动终止学业,予以退学处理。

3. 学制内未通过中期考核者,予以退学处理。

 

.备注

1. 课程学习一般安排在第1-1.5学年,必修环节中研究生学术行为规范、论文选题、同济高等讲堂必须在中期考核前完成。

2. 学位论文选题和中期考核相距时间不少于2个月,中期考核和学位论文答辩相距时间不少于6个月。

3. 同济高等讲堂是指由研究生院、各学院组织的高水平学术讲座。研究生应在中期考核前听取不少于 16 次的纳入同济高等讲堂管理的学术讲座,并将心得体会录入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