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j Computational Materials》刊登陈杰教授在非晶材料热输运领域的重要进展

发布时间:2022-05-02

4月29日,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声子学中心陈杰教授团队及其合作者在《npj Computational Materials》在线发表了题为“How coherence is governing diffuson heat transfer in amorphous solids”的研究论文,发展了描述非晶材料中热输运的重要理论。



    在不同固态物质中,伴随着不同类型晶格振动模式的出现,热传导也表现出了多样的特性,在热管理或受能量转换影响的器件和材料相关领域起着关键作用。不同于晶体材料中已经发展相对成熟的基于声子图像的热输运理论,非晶材料中关于热振动及其输运物理图像仍然存在争议。由于失去了长程有序即晶格周期性(如图1(a)所示),声子的概念在非晶材料中已经失效,因此基于声子图像的声子-气体模型也不再适用。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许多物理学家尝试提出了描述非晶材料中热振动及其输运性质的理论框架。其中最重要是Allen和Feldman发展的AF模型,他们的研究表明,群速度算符中非对角项在局域的非传播振动模式(在非晶材料中被称为扩散子diffuson)的输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非对角项描述的是不同模式间的相关性。近期Isaeva 等人发展了quasi-harmonic Green-Kubo (QHGK) 模型,通过考虑不同模式间的散射相关性来研究非晶材料中热输运。虽然AF模型和 QHGK 模型都涉及到不同模态间相关性这一基础概念,但深层次的物理图像和机理尚未被完全理解。此外,以上理论模型中热振动仍被视为等同于声子图像的平面波,其物理图像基于正则模式和群速度,而这些量在非晶体系中无法清楚定义,这使得基于这些概念描述的热输运机理存在争议。

    我院声子学中心陈杰教授和东京大学Sebastian Volz教授团队,基于他们近期发展的相干热输运理论[Physical Review B, 103, 184307 (2021);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28, 015901 (2022)],在本工作中深入揭示了非晶材料中的热输运机理。他们研究发现不同于晶体材料中由声子图像主导的热输运,非晶材料中热输运由低频传播子(propagon)和高频扩散子共同主导,而热振动之间的波动相干图像在扩散子输运中起着重要作用。如图1(b)所示,在全面考虑热振动的波动特性后,本工作预测的非晶硅热导率(p+w)能够与实验测量结果很好地吻合,同时也为AF模型和QHGK模型的预测结果提供了关于扩散子输运图像的清晰解释。通过将非晶体系中不同热振动模式当作集体激发态,波动相干性的显著输运贡献进一步揭示了材料中由扩散子导致的非晶热导率对温度和长度奇异依赖性背后的物理机制。另外,由于相互间的波动相干行为,由大量扩散子组成的集体激发态传播长度能达到微米量级,显著大于低频传播子的输运长度,并与晶体材料中热输运性质存在较大差别。本研究中发现的扩散子奇异波动行为,揭示了许多现有热输运理论模型中尚未全面理解的“振动模式相关性”这一物图像,并进一步阐明了它们对热能输运的贡献。这项工作不仅引入了一个新的理论框架用于理解非晶材料中热振动和热输运机理,同时也证实了热声子波动相干性对包括晶体和非晶材料在内的多种固体热输运产生着重要影响。

《npj Computational Materials》是由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与英国自然出版集团合作出版的计算物理和计算材料学科英文期刊,入选2020年度“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日本东京大学博士后张忠卫为论文第一作者,我院陈杰教授和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Sebastian Volz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Volz教授为同济大学中欧纳米声子学联合实验室外方召集人,国家高端外专,长期与陈杰教授课题组保持科研合作。张忠卫博士即将入职我院助理教授,加入陈杰教授团队。

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以及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支持。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524-022-00776-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