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物理学是以物理学的基本规律、实验方法及最新成就为基础,来研究物理学应用,是当今高新技术发展的基础,是多种技术学科的支柱。其目的是将物理学研究的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并反过来推动物理学的进步。
同济大学应用物理专业特色明显,在固体物理和声学等多个领域具有国内一流乃至国际领先的水平,并实现科研与应用紧密结合,科研指导应用,应用反哺科研。例如通过对巨磁阻效应的深入探索,实现存储技术的突飞猛进,满足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需求;通过对晶格振动的研究,实现对热流的控制,改善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通过对声学原理的应用,实现运输工具的降噪、医学和工程中的超声探测以及提高人类居住环境的舒适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新型功能材料的设计与合成,满足人类对超轻、超薄、超强、超高导热导电等性能的新材料的渴求等。
同济大学应用物理学专业于1940年代由王福山为代表的中国第一代物理学家创立,是物理学领域对德交流的重要窗口。依托上海市特殊人工微结构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先进微结构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平台,为本专业学生创造了优质的科研实践条件。既保持了原有的专业底蕴又取得了快速发展,现已拥有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涵盖凝聚态物理、声学、理论物理、光学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以及一个物理学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2019年入选教育部首批“双万计划”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入选教育部“强基计划”和“基础学科拔尖计划2.0”,2022年获批测绘工程-应用物理学双学位,2023年获批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应用物理学双学位项目,2024年获批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应用物理学双学位项目。2023年ESI基本学科指标统计数据中,物理排名在ESI全球前1%, 2021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应用物理学专业位列”A+层次。
本专业培养目标主要是面向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需求,以物理学科发展趋势为导向,旨在培养掌握扎实物理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志于献身物理学基础研究,具有良好道德素质修养,具有原创性思维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卓越物理学家,同时培养能够将物理学应用于科技前沿和社会各领域的复合型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