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8日,高等教育专业评价机构软科正式发布“2025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排名包括836个专业,涉及93个专业类、12个专业门类。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是迄今为止覆盖专业数量最多、参评专业规模最大的中国大学本科专业排名。在应用物理学专业排名中,共有90所高校上榜,我院“应用物理学”专业位列A+层次,高校全国排名第三位
近日,同济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王占山教授、程鑫彬教授团队的施宇智教授在光力矩基础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团队首次揭示了自旋角动量梯度场诱导介电球体产生光力矩的新机制,成功实现非吸收性对称颗粒的可控旋转。相关研究成果以“Optical torques on dielectric spheres in a spin-gradient light field”为题发表于《激光与光子学评论》(Laser & Photonics Reviews),并入选封面文章。光携带自旋角动量,该动量可以传递...
近日,同济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声学研究所祝捷教授团队,联合香港理工大学苏众庆教授团队,成功实现了自旋锁定的声学朗道能级。该研究提出了一种零阶声学朗道能级形成的新机制,并采用拓扑优化技术,同时在六角晶格和方形晶格中实现了宽带零阶声学朗道能级。相关成果以“Realization of spin-locked acoustic helical Landau levels in both hexagonal and square lattices”为题发表于《先进科学》(Advanced Science)。朗...
近日,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声学研究所李勇/王旭教授团队在吸声结构的因果关系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团队提出基于等温过程的因果约束理论,成功研制出厚度超越绝热极限的低频宽带吸声器件。相关成果以“Causal-Constraint Broadband Sound Absorption under Isothermal Process”为题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因果关系决定了声学系统结构特征与声波相互作用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在线性时不变系统中表...
近日,同济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声学研究所李勇教授团队,联合祝捷教授团队及香港城市大学蔡定平教授团队,成功研发出覆盖七倍频程(100Hz–12800Hz)的超宽频超构吸声体。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Q加权模式密度调制的新机制,通过精确调控模式密度、共振频率和损耗,设计出工作频带几乎覆盖全部可听声范围的吸声体,显著提升了带宽和吸声效率。相关成果以“Seven-octave ultrabroadband metamaterial absorbers via Q-weighted ...
近日,同济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声学研究所李勇教授团队和毛东兴教授团队的王旭教授在连续谱中拓扑束缚态(Topological Bound States in the Continuum,TBIC)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团队基于对称性调控,构建了一种具备TBIC的声学波导系统,揭示了TBIC兼具拓扑边界态的强鲁棒性与连续谱中束缚态(BIC)的高灵敏度双重特征,并在透射谱中观测到其对不同扰动的极端各向异性响应行为。相关成果以“Observation of Extreme Anisotro...
主讲人:Woojoo Lee
时间:2025年7月9日 15:30 – 17:05
地点:瑞安楼阶一
主讲人:Junho Choi
时间:2025年7月9日 13:30 – 15:05
主讲人:Vasily Kravtsov
时间:2025年7月9日 10:00 – 11:30
主讲人:Kyoung-Duck Park
时间:2025年7月9日 08:20 – 09:50
年人均科研经费
高水平论文
国家级人才
全日制在校生
专任教师
进校经费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本科生深造率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